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中国一拖:十五年时间 我们改变了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04 15:08:10 浏览:】【】【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四届政府宣誓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对一拖人来说,除了和国人一样欢欣鼓舞外,还有更多的一份情感,更多的一份希望。
  1997年6月23日,在喜迎香港回归祖国的欢庆氛围中,一拖H股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这是一拖在资本运营进程中实施的第一个“大手笔”,同时也揭开了一拖资本运作的序幕。
  光阴荏苒,紫荆花开15载。在香港取得经济大繁荣大发展的同时,一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H股上市,拉开进入资本市场帷幕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风起云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风生水起,而借力资本运营成为相当多的企业关注的焦点。一拖成功在香港发行H股及发行上市工作,受到业界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
  据当时参与一拖H股上市的有关人士回忆,一拖H股登陆香港创造了3项第一,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标志一是认购倍数达296.4倍,冻结资金600多亿港元,为当年国有企业在港发行H股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之最;二是两次上调发行价区间,并以最高发行价区间定价,均为一拖H股主承销商——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巡回推介历史上的首次;三是市盈倍数备考全面摊薄为13.31倍,列当年国有企业在港发行股票市盈倍数第一。
  一拖H股在港成功上市,不仅从资金上为当年成立的一拖股份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推动母公司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创造了条件。同时,一拖发行H股的消息,还引发了社会上更大层面的兴趣和关注。在一拖召开的H股上市情况汇报会上,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竞相采访报道。时任洛阳市市长刘典立称赞说,一拖H股发行成功,在国际上扩大了对洛阳的宣传,为洛阳的对外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洛阳其他企业深化改革、向资本市场要效益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向资本市场要效益,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的国有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据当时参与一拖股份制改造的现任一拖董事会秘书于丽娜回忆,当时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紧张难题,国内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为加快国有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家开始推动一批业绩好、管理规范的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尝试新的融资方式。
  作为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和河南省的双推选企业,一拖顺利进入预选企业名单,并最终成功在香港发行H股,企业拉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帷幕。
  加速发展,持续成为行业引领者
  从推动企业发展的诸多要素看,资金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一拖H股上市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为一拖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1997年上市之前,一拖的主导产品主要是履带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随着中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履带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市场需求萎缩;而小四轮拖拉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快研发新型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成为引领一拖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品。
  为了发展大轮拖项目,适应中国农业产业化“二次革命”对大轮拖的潜在需求,上世纪80年代末,一拖在引进意大利菲亚特大轮拖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大轮拖国产化工作。一拖原副总工程师刘寿荫在谈起当年大轮拖项目国产化进展迟缓时曾说,技术有了,缺乏的主要是资金投入。
  而一拖H股发行融资,对一拖大轮拖事业的快速发展助了一臂之力。当年H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5亿港元,其中4亿多港元投入到以研发、制造100马力以上大轮拖为主的项目中。此后,为保证大中轮拖的研发和专业化生产,一拖相继成立了第三装配厂和第四装配厂。
  一拖用募集资金加快了大中轮拖的技改投入步伐,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顺应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生产方式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大轮拖年产销量由三装厂成立初期的数百台,发展到近年的数万台,一拖在国内农机行业的位势不断巩固,成为行业引领者。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当时一拖没有H股上市,企业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一拖现在的市场位势也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该信息出自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http://www.21-sun.com